随着新一轮留学申请季的到来,许多同学正忙于整理材料、递交申请,并满怀期待地等待学校的回复。每个申请季都有人喜获令人羡慕的录取通知书,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人收到令人失望的拒信。为了帮助大家尽量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在留学申请中的几个常见问题,以及该怎么避免被拒。
一、申请文书缺乏个性
在留学申请中,大家基本都知道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术成绩做背景,所以国外大学永远都不缺优秀的学生,GPA 3.9、SAT 1500 以上或 A-Level 3A 的大有人在。然而,许多表现出色的学生遭到了拒绝,这主要是因为申请文书(Personal Statement/Essay)中没有可以突出自己个性的东西,内容很空洞。在国外大学看来,尤其是在那些名校眼里,这类学生并没有吸引力!有很多国内的同学,习惯性使用流水线模板甚至抄袭网上其他人的文书,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而招生官最希望从文书上看到抓人眼球的精彩之处,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继续读下去,一篇真诚且真实、观点独特、内容新颖的文书,可避免招生官的“秒拒”。可以谈谈你为什么选择这所大学?为什么对这所大学的某一专业感兴趣?导师教授的作品是如何令你印象深刻?在针对这些问题的叙述过程中,你需要结合自身的学术背景,个人优势及未来的发展机会来谈谈日后的计划。
二、过分强调课外活动的量
很多同学误以为参与的活动越多越好,于是把自己曾经参与过的或者稍有关联的所有活动都堆砌在申请材料中。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对于课外活动,招生官更看重的是活动的“质”而不是“量”。突出长久坚持地开展某项课外活动,更能体现你对所从事活动的激情与毅力、奉献精神或时间管理能力、领导力等,这才是大学认可并希望申请者具备的良好特质。总之,不管你参与过多少活动,招生官更希望看到的是你在活动中的经历和收获,看到你的兴趣所在,看到你在活动中担任的角色与参与的分量,这才是重点。很多同学在描述课外经历时,会想着学校大概率不会来认真背调核实,所以就随意夸大,甚至直接编造各种实习经历,这绝对是不可取的!而且不要等到最后才急忙参加课外活动,而应该尽早规划,逐步积累更具竞争力的个人背景,以提高申请成功的可能性。
三、推荐信缺乏含金量
在申请国外大学时,一般都需要提供1至3封推荐信。推荐信通常由了解申请人情况的第三方从客观角度撰写,对国外大学的招生评估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此在申请材料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果可能的话,找一位与你申请的专业领域相关的导师来写推荐信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这样他们的推荐信将更加真诚可信,并能更具体地评价你的专业能力。如果这位老师或领导在自己的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成就、行业头衔,或者还有过海外留学经历,那就更棒了!这样他对你的专业评价就会显得更加可靠、有参考意义,同时也会对你接下来的国外学习生活更有共鸣和预见性。在必要时,你也可以主动提供自己的个人作品、学术成就等相关材料给推荐人,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你的背景和优势。
四、简历冗长且凌乱
很多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经历详细写下来,以便在其中发现可能的亮点。这些准备工作最好在申请之前就完成,而不必在填写申请表时再一一列出,因为招生官需要的是一份精简明了的简历,而不是一长串的活动列表。建议大家在撰写申请简历时尽量精简,内容不应超过两页。冗长的简历只会让招生官感到反感。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已经步入社会的人士。如果你不确定如何撰写符合学校要求或偏好的简历,可以尝试访问目标院校的官网进行查询。许多国外大学会提供一些简历撰写的指导和模板,这些资料对你的留学申请或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留学申请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需要仔细准备和规划,避免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你需要选择合适的目标院校和专业,然后准备申请材料,包括个人陈述、推荐信、成绩单等。接下来,你需要按照目标院校的要求填写申请表格,并在规定时间内递交申请。申请提交后,你可能需要参加面试或其他评估程序。最后,如果获得录取通知,你需要按照院校的要求完成入学手续,包括签证申请、住宿安排等。整个留学申请过程需要耐心和努力,但通过合理的准备和努力,你将有望实现留学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