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移民是被国内的污染、高房价、转基因食品吓走了;
有人说:移民就是为了孩子的教育;
不管怎样,做出移民这个决定,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选择移民,则要放弃国内已经拥有的一切
远离亲人,艰难谋生,并且面临着语言不通,文化的差异带来的重重不易。
风光之下,皆为沉浮,每一份人前显贵,都曾饱经风雨;
每一份风光无限,都曾颠沛流离。
1
这些移民的华人心声,总要一个扎到你的心
当L女士第一次以游客身份来到澳洲的时候,她满心都是震撼。当她降落在Kingsford Smith机场之时,明媚的阳光让她双眼沉醉,天空蓝的仿佛一幅作画者不忍泼墨点彩的蔚蓝画卷。
而无论是在那秋水长天皆一色的情人港,还是海风波光交辉映的Bondi Beach, L女士都能看到热情的澳洲人友好的和她和儿子问好。哪怕,当时她连一句How are you都不知道如何回答。
我希望我的儿子也能在这里长大。他应该在这样一片天空下长大。L当时的内心独白,不过于此。于是回国之后,在国内纵横商海数载的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商业移民的道路。
采菊东篱,悠然南山,良田美食,阡陌交通。L女士当初登录澳洲时,甚至幻想过这样的悠闲生活。
没有七十年产权限制的房子,不用担心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会被房贷的压力打垮因为房子直接可以留给孩子,L女士在初登之时就感受到了澳洲生活的美好。
然而很快,她就感受到了这生活的高昂代价。
当孩子在这片土地上生了点小病时,她想起了所谓的免费医疗。可到了人满为患的公立医院,L女士才发现,所谓的免费医疗不过是众人的一厢情愿,等到排上队小病已经痊愈大病已经无力回天。
无奈,她只能先领孩子去看GP,15分钟70澳币,还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然后再转去私人医院解决问题。
这一趟下来就花了660多澳币,虽然Medicare能报销一些,但事实上,每人年收入的一定百分比要交给政府作为meidicare levy。
跟国内医保并无太大区别,还不如国内公务员的医疗待遇。这时她才明白,太多中国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澳洲所谓的高福利,都是和高税收挂钩的。千般美好,皆因燃烧了自己的收入。
然而最令L女士感到身心俱疲的,还是为了满足投资移民条件,自己在异国打拼生意的心酸。
文化的不通,语言的困难,商业背景的模糊...这一切都让在国内呼风唤雨的L女士感到心力憔悴,她的生意似乎只有不断的投入成本,才能看到一丝转机。
她不想把澳洲的生意仅仅是当成一个移民的手段,可现实是别人做生意赚钱,她做生意烧钱。澳洲令人瞠目结舌的人工成本,也让她从国内的霸道总裁,变成了自己生意的低级蓝领。
开车跑货源,拉订单,这些事情对她来说都是二三十年前创业初期做的事情。面对身份的转变,她一直努力的平衡着自己的心态。
有一天她开车数百公里,只为能找一个便宜一点点的货源。在路上,她收到了一条朋友的微信:“哇塞,老板,生意都做到澳洲了啊,太出息了,回头我也让我老公学学你。”她苦笑,朋友圈里的生活,那个人真的是她吗。
抬头看看这一片蓝天,她在想,到底为什么,我会这么累这么疲惫。她突然想起,几年前第一次来悉尼的时候,似乎也是现在这样晴朗的天气。
移民故事二
老李,西北人,现住悉尼Burwood,家中有独女一枚,女儿初高中时英语成绩优秀,成为老李和老伴儿的骄傲,后来留学澳洲,毕业后雅思考试,听说读写两门9分、两门8分,凭借优秀的自身条件获得技术移民。
如今女儿在Town hall某政府部门上班,父母就这一独女,因此过来跟女儿团聚。
因父母移民排队遥遥无期,3年前,女儿给老李和老伴办理了父母付费移民,老两口成功拿到了绿卡。
初到澳洲,觉得天蓝水清一切新鲜,跟家乡的黄土高原土坷垃相比,这边“美得很”,确实中意。
女儿尚未成家至今单身,老两口没孩子可带,女儿上班了,老伴做点不多的家务,而老李就颇显无聊。
日子久了,老李心里有些发慌,对于他这种一辈子都喜欢热闹的人来说,脱离了国内的圈子,来到澳洲,意味着无趣和折磨。